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第4章:在想像與現實中重建安全堡壘《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


時間:20210827
地點:九月讀書會

我主要的安全秘密堡壘,圖書館或書店,是我從小養成的習慣。每當我覺得寂寞或有點情緒的時候,因為那時還小,能到的地方就是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或是書店,進去後不見得會看書,更多時候是坐在一整排的書架前面,就是坐在那裡,聞著書的味道,感受被一排排的書,像是一個個不同的靈魂,安靜地、包容著我的存在。那種無聲的接納,是讓我安心的場所。也是因為如此,後來也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不過吃書的類型或方向就自己發展,吃得有點雜,不過也不排斥如果有需要時,會開展新的主題或方向。

另一個安全秘密堡壘,海邊,是到大學以後才發展出來的。一直以來,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游泳,因為泡在水裡很舒服,像是來到一個沒有雜音的異空間,就是自己,可以盡情地在裡面,游到自己爽為止。不過游泳有很多限制,月經來不能游,沒有泳池不能游,沒帶泳裝泳具不能游,所以後來都會買了游泳的期卷,然後游沒幾下,就會被一堆事務淹沒過去,囧。於是後來變成有一個空檔時間,我就會跳上往基隆的車,去到海洋大學前,坐在那裡,看海、聽海浪聲、吹海風,放下那一個個膨脹到大到不行的自我,憤怒、難過、悲傷、失落,這些感覺受傷的情緒,其實都是太看重自己才會有的,在大海面前,總會感覺到自己有多渺小,然後再理智地看看那些情緒,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至於隱身斗篷這個安全秘密堡壘,有點奇妙,也有點難說明。事件發生的當下,就像是有另外一個我,冷冷地站在旁邊看著這些事情發生,看著自己因為寵物死掉而痛苦流淚,因為在意大人不經意的言語刺傷、或是因為在意朋友不看重自己而感覺受傷或委屈,於是,這些痛苦,好像不關我的事,就這樣,被我擱置在心裡的某個角落,直到某些情形的激發,再度找上我。

同時,我的安全依附關係,也沒有比我想像中的那麼堅強。

得意的事,不會大張旗鼓公諸於世,現在的話,最多就是在部落格或是臉書書寫,更多時候,是自己想留個紀錄,哪天想到時可以回頭看看。
平時感到沮喪、挫折、不開心時,不大會找誰吐苦水,因為覺得浪費兩人的時間,而且只會繼續糾結在情緒裡面,也會影響到對方對這些人事物的觀感,不好。不過遇到比較嚴重的時候,會跟比較親近的友人該兩聲,該一該平復心情後,就會把自己推回理智面去解決事情。
至於感到疑惑時,會想找覺得可以在這個問題給我一些方向指引的人去聊聊,讓自己的思緒比較清晰一點。
但是對自己失望或不確定時,我很難在什麼人面前誠實做自己,最多也只是跟比較親近的友人哀兩下,然後坦然地回去面對就是這麼糟的自己,然後,繼續生活。

透過閱讀這個章節,看到自己並未如想像中那麼穩定,這樣的發現,讓我想在現實中更加好好地關愛自己,讓自己的能量趨於穩定。不然,哪天突然遇到重大事件,腦袋一個轉不過來就尷尬了,嘿嘿。

-------

我的讀書筆記

安全的秘密堡壘P91
引導式心像觀想(guided imagery):運用創傷倖存者容易脫離現實的解離傾向。
不同的是,繼續保持與身體感官的連結,重新引進讓身心感覺安全的資源,而不像解離時一樣覺得失控。
vs.靜心冥想(mediation):開放對自己身心靈的好奇與接納的勇氣。

練習:「安全秘密堡壘」及引導式心像觀想示範P94

  • 我的安全秘密堡壘:海邊、書店或圖書館、隱身斗篷
  • 看到、聽到、觸摸到、聞到、嘗到、有哪些人事物陪著你?
  • 引導語

安全的依附關係(secure attachment)P99
安全基地和安全天堂

  • 安全基地(secure base):提供孩子一個可以回頭、也可以遠離的參考座標。
  • 安全天堂(secure heaven):提供孩子在外探險受傷後的身心撫慰。

父母協助孩子調節身心狀態

  • 感覺身體不舒服而產生情緒
    >解決實際生理需要、照顧者的擁抱、溫柔的語調、熟悉的氣味
  • 語言漸漸發展>仰賴大人幫忙了解情緒、協助調節

練習:探索自己的安全依附關係(大熊)P104

  • 得意的事,跟誰分享?
  • 感到沮喪、挫折、不開心時,想找誰?
  • 感到疑惑時,想找誰得到啟示?
  • 對自己失望或不確定時,可以在誰面前誠實做自己?

諮商迷思Q&A:真的需要找心理諮商師嗎?(原來我沒有大熊...)P105

  • 過去創傷不斷重演。
  • 需要身心資源支持,才能繼續在人生的旅程前進。
  • 心理諮商&精神藥物-多方面生理與心理資源。
  • 創傷再次浮上檯面,啊啊啊!
  • 在「容納之窗」裡好好治療。
  • 透過閱讀此書,持續評估自己受創傷的程度。
  • 真的,原諒了嗎?不再恐懼或憤怒?
  • 心理諮商很貴嗎?
  • 沒有時間、精力做諮商,怎麼辦?
  •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

延伸閱讀P113
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

  • 焦慮依附:會吵才有糖吃-偏向激發身心狀態
  • 逃避依附:隱藏心情不惹事、反過來照顧父母-偏向壓抑激發身心狀態
  • 同一個孩子對不同照顧者發展出不同的依附策略

吉本芭娜娜小說世界裡的女孩

  • 不見得是實際的照顧,而是回憶,或是對依附對象照顧行為的內化或模仿。如:喝茶。
  • 和家庭之外的社群、家鄉、自然、神明之間也可以建立起安全的依附關係。
  • 藉由安全依附留下的能量。鼓起勇氣。清晰感受失落的深刻創傷。
    深刻體會之後。終能一步步。整合人生。
其他章節閱讀,可見:
0822初看《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 | 牧風生活
http://gwlifeshow.blogspot.com/2021/08/082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