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岳澤坊
還有外表看起來黑一小圈的黃金果,是從台東寄來的朋友的愛心種植的好物。
有朋友說,我很會交朋友,其實就是天性懶惰,只要遇上了覺得可以交的朋友,交友雷達自動開啟,臉皮會瞬間變厚,認真交友去。
還有外表看起來黑一小圈的黃金果,是從台東寄來的朋友的愛心種植的好物。
有朋友說,我很會交朋友,其實就是天性懶惰,只要遇上了覺得可以交的朋友,交友雷達自動開啟,臉皮會瞬間變厚,認真交友去。
來花蓮快滿一年,上下班騎單車已經從一開始的每日運動,漸漸變成日常活動。於是,總想著該排個運動時間、找個運動地方。從小愛游泳的我,本想優游游泳池中,不過假日不開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沒啥時間好游了,想想,只好來健身房。
不過,為何健身房非得這麼吵,真麻煩,過幾天可能得再買個無線耳機了,不然很怕哪天我會在健身器材上不小心被耳機線搞到無法呼吸就好笑了。
時間:20210828
地點:自己窩
一早,拿起久違的妙語說書人,試著請問未來要去溝通的事項。
看到瓶子裡有大海與日出,瓶口是兩個種族及方向都不同的人,感覺溝通過程意見的分歧是必然,不過,好好溝通的話,將會有不錯的和諧的結果。只是溝通過程會有點像火山爆發,一些劈哩啪啦的噴飛與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然後溝通到一個段落後,要注意抉擇的點,當下出現的許多魚鉤,要好好去觀察、思維、抉擇。
感謝親愛的花朵,給了我一片美景。
第一次正式接觸到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PTSD),延續以前對於PTSD的了解,深知創傷若是只把它放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哪一天,如果不小心就遇到一些觸發創傷的事件,然後因為之前選擇漠視或忽略,造成再次、更嚴重的傷害,真的是,很痛苦。
也因此,在我自己尚能觀察和控制創傷的傷害程度下,一點一點地、小心翼翼地揭開早年的瘡疤,讓傷口流點膿液和鮮血,期待、傷口慢慢修復後即將癒合的那一刻。
-------
【推薦序】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留佩萱心理師P3
【彼得給中文版讀者的話】你受過傷,但你不必繼續痛!P9
【譯序】因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辛苦或孤單的你,請記得,你很好,你只是受傷了。祝福你打破CPTSD的限制。--陳思含心理師P19
4F——4種創傷類型P46-47
-------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療癒概論
第一章 CPTSD的療癒之旅
第二章 復原的各層面
第三章 改善關係
第四章 復原的進展
第二部 療癒的細節
第五章 如果我不曾被打呢?
第六章 我的創傷類型是哪一種?
第七章 療癒以創傷為基礎的關係依賴
第八章 管理情緒重現(2021.8.27讀書會分享後閱讀)
第九章 縮小內在找碴鬼
第十章 縮小外在找碴鬼
第十一章 哀悼
第十二章 地圖:管理遺棄性的憂鬱
第十三章 以關係性的取向療癒遺棄
第十四章 原諒:從自己開始
第十五章 閱讀治療與書本聚落
第十六章 自助工具
我主要的安全秘密堡壘,圖書館或書店,是我從小養成的習慣。每當我覺得寂寞或有點情緒的時候,因為那時還小,能到的地方就是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或是書店,進去後不見得會看書,更多時候是坐在一整排的書架前面,就是坐在那裡,聞著書的味道,感受被一排排的書,像是一個個不同的靈魂,安靜地、包容著我的存在。那種無聲的接納,是讓我安心的場所。也是因為如此,後來也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不過吃書的類型或方向就自己發展,吃得有點雜,不過也不排斥如果有需要時,會開展新的主題或方向。
另一個安全秘密堡壘,海邊,是到大學以後才發展出來的。一直以來,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游泳,因為泡在水裡很舒服,像是來到一個沒有雜音的異空間,就是自己,可以盡情地在裡面,游到自己爽為止。不過游泳有很多限制,月經來不能游,沒有泳池不能游,沒帶泳裝泳具不能游,所以後來都會買了游泳的期卷,然後游沒幾下,就會被一堆事務淹沒過去,囧。於是後來變成有一個空檔時間,我就會跳上往基隆的車,去到海洋大學前,坐在那裡,看海、聽海浪聲、吹海風,放下那一個個膨脹到大到不行的自我,憤怒、難過、悲傷、失落,這些感覺受傷的情緒,其實都是太看重自己才會有的,在大海面前,總會感覺到自己有多渺小,然後再理智地看看那些情緒,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至於隱身斗篷這個安全秘密堡壘,有點奇妙,也有點難說明。事件發生的當下,就像是有另外一個我,冷冷地站在旁邊看著這些事情發生,看著自己因為寵物死掉而痛苦流淚,因為在意大人不經意的言語刺傷、或是因為在意朋友不看重自己而感覺受傷或委屈,於是,這些痛苦,好像不關我的事,就這樣,被我擱置在心裡的某個角落,直到某些情形的激發,再度找上我。
同時,我的安全依附關係,也沒有比我想像中的那麼堅強。
得意的事,不會大張旗鼓公諸於世,現在的話,最多就是在部落格或是臉書書寫,更多時候,是自己想留個紀錄,哪天想到時可以回頭看看。透過閱讀這個章節,看到自己並未如想像中那麼穩定,這樣的發現,讓我想在現實中更加好好地關愛自己,讓自己的能量趨於穩定。不然,哪天突然遇到重大事件,腦袋一個轉不過來就尷尬了,嘿嘿。
-------
我的讀書筆記
安全的秘密堡壘P91
引導式心像觀想(guided imagery):運用創傷倖存者容易脫離現實的解離傾向。
不同的是,繼續保持與身體感官的連結,重新引進讓身心感覺安全的資源,而不像解離時一樣覺得失控。
vs.靜心冥想(mediation):開放對自己身心靈的好奇與接納的勇氣。
練習:「安全秘密堡壘」及引導式心像觀想示範P94
安全的依附關係(secure attachment)P99
安全基地和安全天堂
父母協助孩子調節身心狀態
練習:探索自己的安全依附關係(大熊)P104
諮商迷思Q&A:真的需要找心理諮商師嗎?(原來我沒有大熊...)P105
延伸閱讀P113
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
吉本芭娜娜小說世界裡的女孩
因為素玲老師的分享,讓我之前想要看這本書的念頭,化為行動,把書買下,也提出讀書會要來念這一本。
這本書的架構開展為十章,前面開始是較小的篇幅,漸漸增多,對於創傷知情的論述,也越來越深。然而胡嘉琪老師在每一章開頭,會先用一頁圖呈現一個故事、或是一個意象,引導讀者去入每一章要分享的主題,然後在章節中穿插可以實作的練習,讓人在閱讀時,不會死在言下,而能練習去體會為何要創傷知情、以及如何有效調節情緒。在每一章的最後,還有些延伸閱讀,分享更多關於這章主題的相關書籍、名詞解釋以及脈絡。
個人認為,若是想開始看創傷知情的書籍,又不知該如何下手時,這本,大推。
-------
延伸閱讀
章節
推薦序一 學習降低焦慮的多元方式(p.8)
推薦序二 在埋著地雷的心田上,學會溫柔翻士(p.10)
推薦序三 在療癒中尋得內在平靜(p.12)
推薦序四 陰陽流暢活出自在(p.14)
推薦序五 讀著創傷,卻長出智慧與愛的一本好書(p.16)
自序 啟動好奇心,療癒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p.18)
第1章 當身體與心靈分離(p.22)
第2章 了解創傷,踏出療癒的第一步(p.36)
第3章 從穩定身心開始建立復原力(p.66)
第4章 在想像與現實中重建安全堡壘(p.90)(2021.8.27讀書會)
第5章 面對複雜心理創傷(p.118)
第6章 對有代價的因應知道踩煞車(p.140)(2021.10.8讀書會)
第7章 靜觀經驗的僵化與流轉(p.162)
第8章 從內心富足帶出真正的財富與力量(p.192)
第9章 通往愛與幸福的通道(p.232)
第10章 改寫創傷記憶重間啊(p.274)
特別收錄(p.314)
參考文獻(p.322)
時間:20210820
地點:辦公室
疫情這段時間,我們這些大人都要悶壞了,更別說計畫裡的孩子們。
不過沒啥大事要跑去關心孩子們,他們也會有點緊張,想說我們要做啥,或者,也沒啥好聊的。想著想著,把朋友給我的平安符,變成了比較大一包的「深深深呼吸包」,放入防疫的口罩、乾洗手、呼吸膏跟使用小卡,
滿滿的,是希望孩子們平安快樂的心意。
時間:20210819
地點:同事車上
一早,因為中午行程有點卡,買了飯糰當午餐,清爽的飯糰店,之後應該還會來吃。
時間:20210818
最近熱到不是很想吃東西,同樣的,就不是很想弄吃的。不過買回家的菜還是要煮一下,早上起來,切了顆洋蔥跟一些茄子,加點醬料,和咖哩跟飯一起進電鍋。
這就是,我的午餐,洋蔥茄子咖哩拌飯。
上週末搬回家的一疊書中,有一本是認識的朋友寫的。
張子午,當年認識他是因為他的《直到路的盡頭》,而且我那本是毛邊本,要自己一邊看,一邊割開書頁,印象中是我的第一本毛邊書。
事隔多年,原來他到報導者作記者了。2015年成立的報導者,是我不定時會瀏覽的網路媒體,不過我倒是沒特別留意過報導的記者是誰,直到這次,一次就入手了兩本報導者的書,因緣,就是這麼奇妙。
精神疾病,自從大學念心理學後,已經變成我生活中會關注的關鍵詞之一。尤其這些年來,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們的壓力相對地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及複雜,一不注意,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就這樣,越來越近。
時間:20210815
地點:自己窩
昨天上了六小時的課,在腦袋被「困難的青少年、心智化、情緒調節」一次又一次炸裂後,去書店抱了一大疊書回來。
今天一早,繼續拿書自我轟炸,還看不到一章,看到孩子們辛苦情緒起伏得亂七八糟,註記貼滿滿,只希望,能幫得上孩子們。
而且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報導者的報導集結成書,之後看完以後,該來好好寫篇分享才是。
時間:20210814
今天上了六小時的課,在腦袋被「困難的青少年、心智化、情緒調節」一次又一次炸裂後,去書店抱了一大疊書回來。
買書,是我買東西唯一絕對不手軟的時候。尤其是在念心理學十多年後的現在,正式進入關懷青少年的工作中,每次在面對孩子們時,都有一種自己完全沒有啥底子的空洞感,想想,努力吃書也就是我自己能再多做的事。
這,不是部電影,也不是小說。
這是一群溫暖善良的花蓮的朋友們,為了孩子們,嘔心瀝血做出來的生涯桌遊。
從去年底知道它的存在以後,陸續打過幾次照面,很開心,今天終於和它正式見面。
玩的過程中,真的,很感動,感動到很想哭。
回想20多年前我念心理系的時候,是個台灣還沒有心理師的年代。我常說,要不是當年九二一這一震,心理師法還真不知哪一年才過得了,更別說孩子們的創傷與情緒能否被好好照顧到。
20年後的今天,在花蓮校園工作的老師們為了孩子們,聚集一次又一次,討論、規劃、設計、拉贊助、找插畫家、試玩,成就了一個台灣製的生涯桌遊,4個電影人生故事,只願,能陪伴更多的孩子們,度過他們生命中的一段,或許有點艱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