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

20070118準實驗研究法與實驗研究法的差別

Source

周文欽(2004)。實驗法的涵義。在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第一章 第一節,206-207)。臺北市:心理。

Answer

依實驗的控制程度來分:真實驗(True experiment),即一般所指的實驗研究法,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實驗變項都能在實驗者的控制之下,特別是對受試者都能加以隨機分派處理的實驗;準實驗(Quasi experiment)則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實驗者必須從實驗前即已存在的分類組別中去選取受試者,並加以分派的實驗。倘若實驗對象是人的話,我們就常無法隨機去分派受試者。例如,要探究不同年齡層的人對藥物反應是否有差異時,僅管可控制藥物量或藥物種類,但是人在實驗前就屬於各種年齡層無法隨機分派。換言之,在實驗過程中大都能控制實驗變項,卻無法或不能隨機分派受試者的實驗,就屬於準實驗。在社會及行為科學的實驗研究裡,因其研究對象大都是人,所以大部分都是屬於準實驗的性質。

20070118何謂分層隨機抽樣法?何謂配額抽樣?

Source

郭振鶴1999)。抽樣方法簡介。在行銷研究7章,頁218-226)。臺北市:華泰文化

楊國樞編(1985)。機率與取樣。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第三章,頁80-82)。臺北市:東華。

Answer

分層隨機抽樣法(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為一隨機性抽樣,是研究者先按照某種與研究目的相關的既定分類標準來做為細分母體的標準;再依標準將母體細分為多個子母體;之後依子母體和母體的相對比例決定子母體中的樣本數;最後從中隨機抽樣所需樣本個體數。其優點在於可以降低或消除抽樣偏差,提高統計樣本的可靠性;而且各層為獨立抽樣,所以可以加以比較其異同。其限制則在於若缺乏明確的抽樣架構則無法有效執行此抽樣法。

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為一非隨機性抽樣,是研究者先按照某種既定的分類標準來做為細分母體的標準,像是年齡層、職業別、教育程度等;再將母體加以細分為多個子母體;之後決定子母體中樣本數的多少;訪問員再依配額選擇子母體中欲抽樣調查的樣本個體。其優點在於支出的成本較低,運用較方便。其限制則在使用非機率抽樣法會使樣本代表性降低,用於統計推論誤差亦較大。

20070118典範與典範變遷(Paradigm shift)

Source

孔恩Kuhn, T.)(1985)。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王道還編譯)。臺北市:允晨。(原作1970年出版)

金吾倫(1993)。革命四階段。在科學發現的哲學:拉瓦錫發現氧的案例研究(第九章,頁199-201)。臺北市:水牛。

海金Hacking, I.)(1991)。孔恩的科學觀。在科學哲學與實驗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 Introductory Topics in the 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導論 第四節,頁7-20)(蕭明慧譯)。臺北市:桂冠。(原作1983年出版)

Answer

典範(Paradigm):孔恩Thomas Kuhn1983年發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當中提出了「典範」這個名詞。「典範」是指社會公認的科學成就,在某一段時間內,它們對於科學家社群而言,是研究工作要解決的問題與解答的範例。典範具有兩個特徵:一是其作者的成就實屬空前,因此能從此種科學活動中眾多學派中吸引一群忠誠的擁護者;另一則是著作中仍有許多問題能讓這一群擁護此一典範的研究者加以研究並解決。而典範的內容包括其科學研究主題的定律、理論、應用、儀器的設計、製作、操作等要素,這些內容形成了一個特定、連貫的科學研究傳統的模型,也就是所謂的常態科學(Normal science)。而當任何學者要參與此一學科的研究之時,無可避免地要從研究它的典範來開始其研究歷程。

典範變遷(Paradigm shift):典範變遷與科學革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孔恩的科學革命之歷程,即包括:常態科學(Normal science)、危機(Crisis)、革命(Revolution)三階段模式。由於典範的特徵之一是其中仍有許多問題能讓研究者加以研究,所以在研究常態科學的過程中,如果這些問題仍未獲得解決,它們便成了該典範的「異例」(Anomaly),這就是典範變遷的開始。異例如果讓科學家對典範的信心產生動搖,就會造成典範的危機,進而開始尋求新典範。一個新典範經常萌芽於危機發生或危機擴大到眾所皆知之前。在提出新典範的過程中,會轉移常態科學的焦點、改變研究技術,然後出現多種新典範並和舊典範互相競爭,於是科學發展開始步入革命期,此時期研究者會有明顯的不安感存在,不安全感是因常態科學的問題解決無法順利而起的。直到新典範完全取代舊典範即代表科學革命完成,開始另一階段的新的常態科學,而典範的變遷也就此告一段落。其中,孔恩認為新舊典範之間存在於不可共量性,意即無法以新典範的符號來表達舊典範的思想,一個新的典範就是一種新的語言,而典範變遷即是世界觀的改變,經過科學革命之後,科學家面對的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創建新典範多為年輕、或是進入該學科不久的新血,可能是由於他們尚未過度浸濡於該學科主題的常態科學研究傳統之中,所以特別容易發現科學研究傳統中的漏洞,並進一步針對缺漏設計出相對應的替代規則。

20070118理論(Theory)在圖書資訊學研究中的重要性為何?

Source

楊國樞編(1985)。理論及其功能。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第一章 第四節,頁27-34)。臺北市:東華。

Answer

科學研究法的執行程序為:對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及行為提出相關的問題、建立相對的研究假設、設計適合此問題的研究方法、以標準化程序執行研究、研究結果分析、驗證假設、成立研究結論、建立假說、建構理論、最終熟成一門學問。其中,理論(Theory)被界定為一組具有邏輯關係的定律。參照理論去面對問題可以得出研究的假設,而針對解決問題所進行的研究則可以形成理論的修改。也因此,理論在圖書資訊學(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包括:綜合現有的知識,使其簡約化、系統化、貫通化,以便能購發揮以簡馭繁的作用;解釋已有的事象,依照邏輯程序推論事象的特質以及其間的關係;預測未來的事象,即從現有的綜合知識去推測演繹未知的事象和關係;以及指導研究的方向,即根據現有的理論邏輯去推衍相關的研究假設,以主導未來的研究方向。

20070118人種誌研究法(Ethnography)在圖書資訊學的應用,以及用此法完成的研究報告

Source

楊正誠2005 12 )。析論組織俗民誌的意義、概念、方法與實例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223-254。上網日期:20061230。檢自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http://www.ceps.com.tw/

盧嵐蘭2004 3 )。閱聽人媒介經驗之建構。中國廣告學刊984-106。上網日期:20061230。檢自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http://www.ceps.com.tw/

Answer

Ethnography一詞在臺灣有許多譯稱,例如:「人種誌」、「民族誌」或「俗民誌」。就方法論的定義, Ethnography 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研究程序,研究者密切地觀察、記錄,並且參與另外一種文化的日常生活。使用田野工作的方法,描述並說明群體的文化,著重於細節性的描述(Marcus & Fischer, 1986:18)」,也是「研究自然發生情境當中人類的研究方法。透過這樣的研究方法,能夠捕捉人類的社會意義與原始活動,研究者直接參與在情境中,用一種系統性的態度收集資料(Brewer, 2000: 10)」。換言之, Ethnography 所要研究的可以是某一人類群體的文化,亦能夠是某一自然情境中的人類社會活動。

本篇論文在探討閱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媒介經驗過程,主要透過個案分析來觀察與描述閱聽人建構媒介經驗的模武,試圖說明閱聽人的媒介經驗如何被各種日常生活資訊影響,以及閱聽人如何使用周遭環境所提供的媒介資源,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媒介使用習慣。觀察重點主要針對個案的生活習性與媒介使用情形,並同時藉由追溯個案的生活史以及家庭成員的相關媒介使用來捕捉媒介經驗的發展與轉變過程。本研究針對10位大學生進行個案分析,每位研究對象皆提供兩大類資料:第一類是家族的媒介使用:包含個人的媒介使用史、家庭成員的媒介使用、家庭的媒介空間圖。第二類則是連續7日媒介日記,包括媒介使用的種類、內容,時間、與他人的討論情形,以及各種個人感想等。收集資料後分別從媒介經驗模式、媒介使用與自我形構、日常生活中的閱聽人、媒介經驗的日常建構來說明主要研究結果。

20070118何謂縱貫式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並舉出一篇相關英文文獻之摘要說明。

Source

Julien, H. (2005).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in Canadian Academic Libraries.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Library Sciences, 29(3), 289-313. Retrieved December 29, 2006, from databas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pnet.com/thisTopic.php?marketID=1&topicID=1

Menard S. (1991) Longitudinal Research.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Inc. pp.3-11.

Answer

縱貫性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是針對長時間不同階段觀察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對同一主題觀察其研究變項在不同時期的演變,普遍用於測量變化及解釋因果等研究。

此篇論文在報告加拿大學術圖書館資訊素養教學之縱貫性研究,其焦點著重於教學的組織、傳遞、及評估。整個研究分成三個時間點,分別是1995年開始進行首次的加拿大高等教育資訊素養教學的全國性調查、2000年的持續追蹤調查、和2005年於本次研究中收集資料所得之整合性研究成果。受訪者為全國450所自願接受調查的加拿大全國的大學及學院圖書館中資訊素養教學的首要負責人。使用工具為延續1995年級2000年研究的紙本問卷,以郵件傳遞的方式寄送紙本給各位受訪者。問卷回收後,開放式問題的部份進行內容分析,而封閉式問題則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各項統計分析。此研究目的在於增進對國內學術圖書館資訊素養教學的了解並進一步促進其發展及熟成。

20070118何謂變項?並舉例說明「自變項」與「依變項」的差異

Source

張立言、高嘉蓮(20066月)。國小學童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為例。運輸計劃季刊,352),261-280。上網日期:20061230。檢自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http://www.ceps.com.tw/

張春興編著(1995)。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變項(Variable)。在張氏心理學辭典(頁184,325,690)。臺北市:臺灣東華。

Answer

變項(Variable)是指可以量計的因素、特徵或情境。其中在實驗研究方面,常把其反應變項分為兩種,一是自變項,或稱獨立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是指在實驗控制情境下,實驗者有系統地處理的變項;另一個是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指由自變項的變化所導致的變化事項。所以我們可以說,若實驗假設得到支持(即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的話,則可構成自變項是「因」、依變項是「果」的一種因果關係。

以張立言、高嘉蓮於20066月發表的「國小學童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為例」而言,此項研究的「自變項」是國小學童學習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以及交通常識之情境,而「依變項」則是國小學童對於交通標誌、標線與號誌以及交通常識之學習成效。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發生時間的序列方面,其中教學情境發生在前、學習成效發生在後;教學情境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學習成效的變化,而學習成效的差異卻無法影響教學情境使之產生變化。

20070118焦體團體訪談法(Focus group interview)的進行步驟

Source

方恩、舒姆西納古伯Vaughn, S., Schumm, J. S., Sinagub, J. M.)(1999)。總其成:執行焦點團體訪談的步驟。在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第八章,頁125-132)(王文科、王智弘譯)。臺北市:五南。(原作1996年出版)

Answer

描述一般的目的:了解研究目的以提昇焦點團體訪談的使用及應用。建立清晰的目的以奠定研究方案的基礎。起草的一般目的的陳述,需由對該研究方案有興趣的人士全體同意。陳述內容應包括研究主題以及一般的方案目標,目標不宜過多,以免焦點團體訪談進行時沒有充分時間讓參與者盡情發表意見。

指定主持者:有力的主持者可以提昇參與者的互動,並確保焦點團體的討論不會偏離主題。選擇主持者時,需注意主持者特徵(如性別、年齡、種族等)可能會對參與者有何影響,並盡量平衡會產生的相關影響。

精修研究目的:在描述一般目的後,進一步精修所有相關領域的資訊,並從中獲得焦點團體訪談「想要」及「不想要」的特定資訊,以確實描述焦點團體訪談的主題方向及概念。

選擇參與者:透過一些焦點團體訪談的相關問題篩選適合進行此次訪談的參與者,並考慮參與者之間的關係是否會影響焦點團體訪談的進行。

決定焦點團體訪談的數量

安排焦點團體場地:考量焦點團體訪談的場地是否合適?其交通狀況、周圍佈置是否可以讓參與者安心參與焦點團體訪談?

發展訪談指引:根據先前已發展完善的一般性目的描述及主題方向和概念來加以發展。其訪談指引要十分具體,以讓主持者可依其指引順利主持焦點團體的訪談。

執行焦點團體訪談:主持者要在參與者到來之前,準備好焦點團體訪談的場地佈置、各項文件及訪談所需之紙、筆、麥克風、或錄音筆等器具。在參與者一一到來後,分別相互介紹,讓團體氣氛融入到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之中才正式開始訪談。每次焦點團體訪談即將終了時,主持者請各位參與者報告任何最後的評述,再做一個這次訪談的結語,不要因為要結束而匆促中斷任何一位參與者的發言。

分析焦點團體資料:分析每次焦點團體訪談的參與者紀錄(個人背景、特質、及每次參與焦點團體訪談的狀態等資料)、訪談進行的場所描述、焦點團體訪談的過程紀錄及內容分析,其訪談內容需加以紀錄和編碼,才能有系統地分析並討論焦點團體訪談進行的評估。

20070118異動紀錄分析法(Web log analysis)的特性與應用範圍

Source

林頌堅(19909月)。從網站工作記錄觀察大學圖書館網站使用情形。大學圖書館,42),2-22。網址:http://www.lib.ntu.edu.tw/General/publication/univj/uj4-2/8f01%E6%9E%97%E9%89%A4%E5%A0%85.pdf

異動紀錄分析法用於將網頁的工作紀錄加以整合分析。當使用者利用瀏覽器輸入一個網頁的網址或對網頁中的連結進行點選(hit)等存取網頁資源的行為時,便是對於網站伺服器(web server)發出需求,而網站伺服器將會對於每一個需求留下一些工作記錄,這些工作記錄可分為「交易記錄」(transfer logs)和「錯誤記錄」(error logs),交易記錄是記錄使用者對於網站伺服器發出每一個需求的相關資訊,包括時間、用戶端主機位址和存取資源等造訪及存取資料的紀錄;錯誤記錄則是當網站伺服器對使用者的需求傳回錯誤訊息時,保留在伺服器中的記錄,這些錯誤通常是使用者所要求的資料不存在或是使用者的權限無法存取所需求的資料。另外,網站伺服器中還有兩種較次要的工作記錄:「參考記錄」(referred logs)記載這些需求是從哪些網址(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產生的,如由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s)或是其他連結到所需求資源的網頁;與「代理程式記錄」(agent logs)記載哪一種代理程式(agent)對網站伺服器發出需求,這類代理程式以瀏覽器,極小部分是搜尋引擎的自動網頁攫取程武 robot)。基本上,在每一類的網站伺服器中都有記錄這些工作記錄,這些工作記錄都以ASCII形的一般文字(plain text)來記錄,常見的工作記錄格式如W3C格式、NCSA格式等。

交易記錄:交易記錄是對用戶端對伺服器每一筆存取需求的記錄,即是使用者從伺服器中取得一個網頁超文件、靜態圖形或甚至音訊、動態圖形等資料都會在工作記錄中留下一筆記錄。從對於交易記錄各個欄位的分析,如果我們利用簡單的統計去分析某一部網站伺服器在一段期間的工作記錄,便可以獲知在這段期間內,在這部伺服器中各項存取的資訊,如一段時間(月、週、日或小時)中伺服器中的資訊存取次數、用戶端的主機發出資料需求的次數、伺服器中每一項資料被存馭的次數、資料要求成功或失敗的次數等等。這些統計資訊是以存取次數為基礎的,當工作記錄中的資料量足夠的情形下,我們可以將這些資訊再延伸,以獲得更詳盡的資料分析使用者取用網頁行為。

造訪記錄:某些以使用者上站造訪為基礎的資訊,如某些用戶端主機在某段期間內上站的次數、以伺服器中的那一個網頁為進站網(entry page)或離站網頁(exit page)的次數等等,或是較複雜的資訊,如使用者在上站時存取資源順序的形式(pattern),這些造訪記錄資訊在分析使用者行為時是相當有用的資訊。比方說,如果大部分上站的使用者都不是由首頁進入,也就是以首頁作為進站網頁的比例過低,設計者或管理者便可仔細思考網站的架構是否不佳,而應重新設計網站。再者,例如多數的上站中存在某些常見的存取資源順序的形式,而這些順序相當長,設計者或管理者也可以加以思考是否重新組織網站架構,方便使用者迅速存取相關資料。但若是工作記錄中只有以存取記錄為基礎的資訊,沒有前後相關的資料,這些資訊便無法得知。

一般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所提供的功能有分析各項統計項目,如存取資源、用戶端主機和網域、進站網頁、離站網頁、資源存取的順序等等,並可將分析結果組合成真有較高可讀性的表格與報告。這些統計訊息的表格與報告便可利用來作為進一步分析的依據。一些較精緻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將分析結果以各類統計圖表顯示,可以用更具體的圖像提供更清楚的展示。某些分析工具並具有過濾某些存取資源或主機位址的記錄,方便進行分析。甚至商業用途的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還可將初步分析結果存成SQL形式的關連式資料庫(relational databases),將分析過的資料儲存起來,可以進行「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ing)的處理,加入一些人工智慧的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確且更豐富的網站使用資訊。

有些使用者以瀏覽器進入網站,取得網頁資料後,可能因為某些事件的耽擱而必須多次暫時離開,等事件結束後再返回,目前一般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多會將此次上站統計成多次到訪記錄。在圖書館網站的分析上,這個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圖書館提供許多開放的電腦做為連線的用戶端主機供使用者在館中使用WebPac或查詢其他資訊。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不同使用者使用的間隔時間太短,或甚至部分使用者在離開後沒有關閉瀏覽器,下位使用者便直接使用已經連上圖書館網站的瀏覽器之情形下,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會將這兩次不同使用者的上站做為一次到訪記錄,破壞上站記錄的分析。

其次,由於共用電腦、網際網路及區域網路的特性,網站工作記錄所記錄的是用戶端的主機IP位址可能並非實際使用者的識別資訊,故在工作記錄中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代理伺服器所提出的需求,但無法確實知道是從哪一用戶端所發出的。

最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工作記錄中的資料相當龐大,需要借助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的輔助才能獲得大概的資訊。但是每一套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用來進行統計分析的演算法與經驗法則都有所不同,所以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所得到的結果雖仍可提供網站管理者做為參考,但不是十分精確。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網站工作記錄所能提供資訊的限制在於無法提供十分精確的使用者網站使用行為,但我們還是可以利用交易記錄與網站工作記錄分析工具得到下少有用 的資料。交易記錄所能提供的資訊有上站的日期時間、使用的網頁資料或功能、與用戶端的主機位址等等。這些資訊可以分成時間、使用者與資源等三個方面。所以,最基本我們可以知道使用網站的時機(如:月份、日期、假期與平日等等)、可能的使用者來源(如:某一特定位址的用戶端主機、校內主機或校外主機、館內主機與非館內主機等等)與所使用的資源與功能,並可以綜合分析這些資訊而得到不同使用者來源利用網站的時機、下同使用者來源所利用的網站資源與功能、某一網站資源與功能被使用的時機等等,這些資訊有助於我們暸解使用者利用網站的目的,並由此來增益網站的效能。

20070118電子問卷調查的優缺點為何?

Source

帕莫‧莫瑞山姆斯(2003820日)。《哈佛商業評論專欄》透視職場網路調查的潛在迷思:同一份問卷放在網路上和紙上進行調查,會產生前者回收率低與回應範圍狹窄的現象,設計者必須降低利用電腦回答問題的障礙,讓受測者在自認身分無虞情況下放心作答。工商時報:經營知識,31版。上網日期:20061230。檢自時報知識贏家:http://kmw.ctgin.com/

唐滌生(2006218)。《行銷教室》電話與網路調查比較:企業不妨可以先做小樣測試,比較結果的差異後再做選擇。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D3版。上網日期:20061230。檢自時報知識贏家:http://kmw.ctgin.com/

翟本瑞(2001)。網路文化研究方法反省。在網路文化1,頁1-24。臺北市:揚智文化。

Answer

優點:

訪問者特性的排除:使用網路受訪者便不會被訪問者的性別、情緒或語調等訪問者特性影響到回答的內容。

成本低廉:進行網路調查只需要設計網頁與蒐集調查結果,這些製作費用一般不會太高,且可直接以電子檔案進行統計紀錄及分析。

問卷設計:問卷內容修改方便,不用在紙本上重複修改。

調查回收份數多:網際網路可同時供數十人甚至數百人填寫問卷,效率相當高。

較無時間限制:使用者可以再三閱讀問卷內容,然後回答問題,由於不受時間限制,有時正確度較高。在沒有時間限制的狀況下,一些開放式問卷讓客戶上網填寫時,往往可以取得較為詳細的答案。

背景說明詳盡且生動:圖片、錄音或者影片可以成為網路調查資料解說的一部分。這可以讓背景說明更一致,並且將問卷調查推廣到更多國家。

缺點:

使用限制:網路族群有特殊性,並不見得適用所有的產品。例如網路族由於習慣使用電腦,對於電腦圖片的要求較多,詢問這些人關於手提電話的攝影功能、或者數碼相機的性能需求,可能會有所偏差。

樣本代表性:無法達到真正的隨機取樣,也無法確定網路族群是否能真正代表目標消費群。

選擇退出:網路調查的回收率可能比紙上調查低80%之多,因為有好幾個原因會抗拒接受網路調查,包括使用問卷調查的困難度;無法來回看前後頁的問題;回答中遭打斷很難重新開始,以及擔心身份暴露。

匿名性:設計不良的網路調查常會導致難以置信的正面調查結果。在許多情況下,這個問題都源自受訪者不願意抱怨,因為他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匿名。

受訪者特性:不同類型的調查方式會吸引不同的應答者(respondent)。網路調查的典型使用者都有私人用的電腦,所負的責任較重,薪資也較高。網路調查傾向於吸引層級較高的應答者,而中下階層人士則仍然使用紙上調查。因此受訪者特性可能嚴重影響調查結果。

受訪動機:為提高調查件數,研究者多以小禮物回饋受訪者,相對地也會造成為拿禮物而再次填寫問卷之重複受訪現象。

20071114-15聆聽CONCERT研討會心得感想

參考資料:
2007電子資訊資源與學術聯盟國際研討會(內含發表簡報或全文電子檔之連結)http://www.stpi.org.tw/fdb/tr/index.html
Google Books:鼎鍾文集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GLJfF-zIyEC&printsec=frontcover&dq=%E9%BC%8E&ei=yQ9NR56gOovUsgOtmZXCCA&sig=WbuHFlCSjab4lYHpxv4pM3blSms
Tenopir, C., Wang, P., Pollard, R., Zhang.Y. & Simmons. B. (2004). Use of Electronic Science Journals in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An Observational Study .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SIST 2004 Annual Meeting,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Retrieved Date: Nov 20th, 2007. Retrieved from: http://web.utk.edu/~tenopir/eprints/asist_2004_final.pdf.
Vivisimo http://search.vivisimo.co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鼎鍾文集http://uwashington.worldcat.org/oclc/56930747?tab=holdings
岡山大学学術成果リポジトリ「 ePrints@OUDIR 」http://www.nii.ac.jp/irp/info/2006/debrief/3-6okayama.pdf

研討會的第一場,是由美國Tennessee大學的Tenopir博士發表關於「電子期刊使用之成果、價值、與跨領域閱讀」的探討。她提到由於電子期刊本身所具有的廣泛性,使用者可以更容易進行跨領域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方式雖然在專注於進行主題性研究或撰寫報告時會發散研究者的注意力,可是,相對而言,讀者在閱覽豐富的電子期刊資料資源時,能接觸甚至是獲得更多可能引發創造性思考的議題或關鍵字詞,這樣開放的思考方式及態度是一個研究者應該具備的特質。不過,開放性也可能造成資訊使用者的資訊超載及資訊焦慮,故使用者在選擇資訊時可以自行訂立過濾資訊的機制,以期有效降低負向的生理及心理現象產生的可能性。
在研究者具備開放性思維後,接下來的焦點則在於資訊相關人員及系統設計員應發展哪些技術以因應電子資源所具備的廣泛性。針對此一議題,遠從美國而來的Breitzman博士針對近年來的專利資料內容分析及引用情形與大家分享「電子資源對技術發展的效應」。作為科學與科技的橋樑,專利案件申請及成立的件數越多、領域越多元,代表著各類技術產業的應用越來越貼近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的應用科學,而且專利資料的頻繁引用也代表相關議題的研究正持續積極進行中並企圖從中求新求變的變革決心。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討論過電子資源對技術發展的效應後,筆者想談的是台灣師範大學的卜小蝶教授所進行的「網路搜尋之分類架構評估初探」。現在一般大眾最常出現的對話,就是「找不到〤〤〤嗎?去Google/Yahoo一下吧。」由此可見,社會大眾尋找資訊的方式也多以網路資料為主。雖然網路資料的正確性及權威性有待評估,但是其迅速及便利的特性更加獲得大眾的注重及青睞。然而,一個好的網路搜尋引擎在系統建置中到底需要具備何種分類或檢索機制作為基礎,這是十分值得相關資訊人員及系統設計員所加以探究的。若是一個資料系統的建置其終極目的是為符合所有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則其實為一「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使用者的需求多依所需資訊的使用情境及使用目的不停地轉換:也許同樣一項資訊內容(如:交通情況),今天只是為了得知確實內容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而明天卻要進行一份深度的主題性研究報告。因此,個人化的資訊服務油然而生。然而,僅只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資訊」而非全面性的主題資訊內容亦有造成資訊濫用或誤用的可能。如何站在資訊提供者的立場正確且快速地提供使用者完整且必需的資訊資料,即是所有資訊相關人員及系統設計員所要持續思考的業務定位。
然而,無論是豐富的電子資源或是一個好的搜尋引擎,都要廣為人知方能使建置好的資料及工具可以被有效利用。因此,推廣與行銷所具有的資料及工具是每一個組織及單位都應積極規劃及進行的活動。以圖書館為例,Marstons Mills公共圖書館的Martin博士談到了圖書館能夠如何「發揮影響力」,向機構內外的使用者行銷自身所具有的資料資源。回顧國內,各級圖書館為讓使用者熟悉館藏特色及可應用實體和電子資源的類型與內容,經常舉辦許多推廣活動,藉以向社會大眾宣導使用圖書館應具有的素養以及相關資訊技能等。但是,光是活動的推廣是不夠的。圖書館應針對區域性的使用者(如圖書館所屬社區的家庭主婦或是其他語系的民眾)分析並設計出適合各類使用者資訊行為的使用指南,以提高使用者進入圖書館、瞭解並進一步使用圖書館資源的可能性。而且,良好的使用經驗尚能促使使用者成為圖書館的推廣人員,幫助圖書館向潛在的使用者行銷圖書館的資料資源。這樣的推廣方式,不但能讓其他民政易於接受,更能替圖書館省下一大筆看不見的推廣成本。

再次回到電子資源本身。由於電子資源不具有紙本資料隨手即可閱讀的特性,它需要藉由機器加以讀取、儲存方能閱覽、列印或修改。因此,為讓使用者能有效利用電子資源,電子資源的典藏已然成為現在各類機構及單位重點性任務。岡山大學附屬圖書館的大園隼彦(Ohzono Hayahiko)先生跟大家分享了「機構典藏之建構模式」,藉此談到了從地區性到全球性的資訊傳遞。岡山大學附屬圖書館藉由建立教職員及大學院生的機構資料典藏,並融合岡山縣立圖書館所建的岡山大百科,建立所謂的「岡山大学ePrints@OUDIR」。讓全球的網路使用者都能透過這兩間圖書館及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網頁免費搜尋及下載到資料庫中所有關於岡山縣的各類資料,此舉確實能提升岡山縣與全球人類接觸的可能性。由此可見,開放性的機構典藏亦不失為行銷圖書館的一個好方法。
然而,要確實瞭解館方所具有的電子資源是否有真正發揮其存在的功效,就要看館藏閱覽記錄的統計報表及自動化系統相關的數據分析結果加以評估電子館藏的使用情形。飛資得資訊有限公司的溫達茂知識長及逢甲大學圖書館的梁康馨副館長分別從「COUNTER Project 的發展面向」及「以台灣地區學術圖書館聯盟為例」探討電子資源/電子書的使用情形。兩者均探討到在觀察自動化系統的統計數據之前,需先確認各執行統計的機構及單位對於記錄資料數據的標準是否已取得一致的共識,並且在觀察數據時需將所有參與機構及單位的特質及類型作一明確的區隔,如此一來,統計數據才能確實反應出各館電子資料的使用情形以便於未來各館能以這些數據為參考,針對各館的館藏發展政策、經濟能力及館舍空間對於本身所具有的電子資源進行一更有效的調整及利用。

最後,千葉大學的土屋俊(Tutiya Syun)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圖資所的吳明德教授以及淡江大學覺生圖書館的黃鴻珠館長則針對「出版社/聯盟/圖書館/使用者與電子資源分享」提出一些看法。三位學者均認為由於電子資源的豐富性及延伸性,圖書館及其構成之聯盟若能聯合建置電子資源,甚至在合法的前提下開放所具有的資料資源,則對於整個圖書館界絕對是有很大的幫助。除了能降低單一或少數圖書館購大量且昂貴的電子資源和硬體設備的費用,尚可提高一般大眾在網路檢索到各館所擁有的資訊資源的機會,促進民眾對圖書館的認識及瞭解,讓圖書館的館藏及資源確實達到「每書有其讀者」的完美境界,這也正是所有圖書館建立的宗旨及目的。
此外,政治大學圖檔所的楊美華教授依其本身對於電子資源的瞭解,擔任此次研討會各場論文發表討論的主持人。楊老師極富見解的提問以及流暢的應答讓人印象深刻。由於楊老師此次來擔任論文發表者及聽眾之間溝通的橋樑,讓我能對此次研討會的論文內容及相關議題有更廣泛及深刻的理解,也深深感覺到自己對於圖書資訊領域尚有許多理論、技術及實務的相關議題需要去接觸及學習。

20071121成功簡報技巧表達與製作—謝寶煖老師演講心得感想

參考資料:
王仲麒(?)。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簡報技巧之動畫及多媒體。檢索日期:2007年11月21日,檢索自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5/6/7/567f477f-0df8-4279-971f-e98ee7a4f5a3/1021-powerpoint.ppt
勒夫(1998)。成功簡報手冊(二版)(曾瑞枝譯)。台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84年)
謝寶煖(2007)。成功簡報技巧表達與製作。檢索日期:2007年11月22日,檢索自http://www.lis.ntu.edu.tw/~pnhsieh/lectures/FJULin.zip

簡報,是講者向聽眾傳遞、溝通訊息的一門技術及藝術。簡報的技術在於瞭解所有絕對要做以及絕對不能做的事:而簡報的藝術則在於親身體會並實際應用個人及簡報環境所具備的溝通優勢和魅力去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以確實達到傳遞及溝通訊息的目的。

簡報的技術在於:避免常犯的錯誤、訓練有效的組織資訊與溝通的技巧、確實執行簡報必備的各項步驟。
簡報者常犯的錯誤其實就是延續早期在講台上演講的陋習,兩手架著講台兩側,拚命地一直講,完全沒有輔助任何肢體語言及多媒體工具。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有效控制簡報的時間,但是聽者卻會感到興趣缺缺,畢竟,在一段不算短的簡報時間裡,只聽著講者「豐富」的簡報內容而沒有其他視覺或聽覺上的刺激,會讓聽者只能去找周公下棋。因此,每每聽完一次簡報後,聽者都可以針對聽時的想法去加以記錄下一些感覺不適當的簡報方式及習慣,以免自己有朝一日在簡報時也犯下相同的錯誤。
而有效的資訊組織與溝通的技巧除了要多接受平時接受相關的課程訓練,還要多多實際去觀察各個學科領域的簡報者對於不同主題或簡報需求去設計組織所要報告的簡報內容之規劃、色彩搭配、字型及字體大小的配置。多去吸收一些成功的簡報方式的特點,讓自己未來能進行更多成功的簡報。
柯南‧道爾爵士曾說,「我奉行已久的座右銘之一是:最枝微末節的小事,永遠是最重要的。」進行簡報必備的步驟其實就是注意一些說起來都覺得是雞毛蒜皮卻是讓簡報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像是簡報進行的場所、環境、已擺設的多媒體器具及其功能、燈光的強弱、聽眾所坐或站立的位置及數量、聽眾的背景及聆聽此次簡報的目的及需求等等需要簡報場所負責人在簡報前先行告知講者的重要資訊。這些資訊能夠讓講者針對簡報進行時的環境及聽者的需求去做出一個能有效傳遞及溝通訊息的好簡報;而非僅僅以題目去呈現及發表個人的意見及觀點,徒然耗費精力在作一個不符聽者所需的簡報上。
而簡報的藝術則在於:學習並瞭解人們對於色彩、字體大小、字距、行距、聲音的感受性及接受度,確實認知到各類的聽者會喜歡怎樣的顏色搭配、會如何認知簡報的視覺及聽覺設計所代表的意義等等並非能夠以絕對的代表性樣版、顏色、字體、字型音效及動畫去一致地應對所有類型的聽者之認知觀念。如何能適時添加手勢、與聽者四目相對以吸引注意都是講者要一再地去揣摩、試煉方能成形的簡報藝術概念。

總而言之,無論是訓練簡報的技術與技巧或是培養簡報的藝術概念,「熟能生巧」絕對是句要奉為圭臬的金玉良言。想要進行一場成功的簡報的話,只能說,各位講者,現在就開始練習製作及報告一份簡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