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

20071114-15聆聽CONCERT研討會心得感想

參考資料:
2007電子資訊資源與學術聯盟國際研討會(內含發表簡報或全文電子檔之連結)http://www.stpi.org.tw/fdb/tr/index.html
Google Books:鼎鍾文集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NGLJfF-zIyEC&printsec=frontcover&dq=%E9%BC%8E&ei=yQ9NR56gOovUsgOtmZXCCA&sig=WbuHFlCSjab4lYHpxv4pM3blSms
Tenopir, C., Wang, P., Pollard, R., Zhang.Y. & Simmons. B. (2004). Use of Electronic Science Journals in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An Observational Study .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SIST 2004 Annual Meeting,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Retrieved Date: Nov 20th, 2007. Retrieved from: http://web.utk.edu/~tenopir/eprints/asist_2004_final.pdf.
Vivisimo http://search.vivisimo.co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鼎鍾文集http://uwashington.worldcat.org/oclc/56930747?tab=holdings
岡山大学学術成果リポジトリ「 ePrints@OUDIR 」http://www.nii.ac.jp/irp/info/2006/debrief/3-6okayama.pdf

研討會的第一場,是由美國Tennessee大學的Tenopir博士發表關於「電子期刊使用之成果、價值、與跨領域閱讀」的探討。她提到由於電子期刊本身所具有的廣泛性,使用者可以更容易進行跨領域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方式雖然在專注於進行主題性研究或撰寫報告時會發散研究者的注意力,可是,相對而言,讀者在閱覽豐富的電子期刊資料資源時,能接觸甚至是獲得更多可能引發創造性思考的議題或關鍵字詞,這樣開放的思考方式及態度是一個研究者應該具備的特質。不過,開放性也可能造成資訊使用者的資訊超載及資訊焦慮,故使用者在選擇資訊時可以自行訂立過濾資訊的機制,以期有效降低負向的生理及心理現象產生的可能性。
在研究者具備開放性思維後,接下來的焦點則在於資訊相關人員及系統設計員應發展哪些技術以因應電子資源所具備的廣泛性。針對此一議題,遠從美國而來的Breitzman博士針對近年來的專利資料內容分析及引用情形與大家分享「電子資源對技術發展的效應」。作為科學與科技的橋樑,專利案件申請及成立的件數越多、領域越多元,代表著各類技術產業的應用越來越貼近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的應用科學,而且專利資料的頻繁引用也代表相關議題的研究正持續積極進行中並企圖從中求新求變的變革決心。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討論過電子資源對技術發展的效應後,筆者想談的是台灣師範大學的卜小蝶教授所進行的「網路搜尋之分類架構評估初探」。現在一般大眾最常出現的對話,就是「找不到〤〤〤嗎?去Google/Yahoo一下吧。」由此可見,社會大眾尋找資訊的方式也多以網路資料為主。雖然網路資料的正確性及權威性有待評估,但是其迅速及便利的特性更加獲得大眾的注重及青睞。然而,一個好的網路搜尋引擎在系統建置中到底需要具備何種分類或檢索機制作為基礎,這是十分值得相關資訊人員及系統設計員所加以探究的。若是一個資料系統的建置其終極目的是為符合所有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則其實為一「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使用者的需求多依所需資訊的使用情境及使用目的不停地轉換:也許同樣一項資訊內容(如:交通情況),今天只是為了得知確實內容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而明天卻要進行一份深度的主題性研究報告。因此,個人化的資訊服務油然而生。然而,僅只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資訊」而非全面性的主題資訊內容亦有造成資訊濫用或誤用的可能。如何站在資訊提供者的立場正確且快速地提供使用者完整且必需的資訊資料,即是所有資訊相關人員及系統設計員所要持續思考的業務定位。
然而,無論是豐富的電子資源或是一個好的搜尋引擎,都要廣為人知方能使建置好的資料及工具可以被有效利用。因此,推廣與行銷所具有的資料及工具是每一個組織及單位都應積極規劃及進行的活動。以圖書館為例,Marstons Mills公共圖書館的Martin博士談到了圖書館能夠如何「發揮影響力」,向機構內外的使用者行銷自身所具有的資料資源。回顧國內,各級圖書館為讓使用者熟悉館藏特色及可應用實體和電子資源的類型與內容,經常舉辦許多推廣活動,藉以向社會大眾宣導使用圖書館應具有的素養以及相關資訊技能等。但是,光是活動的推廣是不夠的。圖書館應針對區域性的使用者(如圖書館所屬社區的家庭主婦或是其他語系的民眾)分析並設計出適合各類使用者資訊行為的使用指南,以提高使用者進入圖書館、瞭解並進一步使用圖書館資源的可能性。而且,良好的使用經驗尚能促使使用者成為圖書館的推廣人員,幫助圖書館向潛在的使用者行銷圖書館的資料資源。這樣的推廣方式,不但能讓其他民政易於接受,更能替圖書館省下一大筆看不見的推廣成本。

再次回到電子資源本身。由於電子資源不具有紙本資料隨手即可閱讀的特性,它需要藉由機器加以讀取、儲存方能閱覽、列印或修改。因此,為讓使用者能有效利用電子資源,電子資源的典藏已然成為現在各類機構及單位重點性任務。岡山大學附屬圖書館的大園隼彦(Ohzono Hayahiko)先生跟大家分享了「機構典藏之建構模式」,藉此談到了從地區性到全球性的資訊傳遞。岡山大學附屬圖書館藉由建立教職員及大學院生的機構資料典藏,並融合岡山縣立圖書館所建的岡山大百科,建立所謂的「岡山大学ePrints@OUDIR」。讓全球的網路使用者都能透過這兩間圖書館及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網頁免費搜尋及下載到資料庫中所有關於岡山縣的各類資料,此舉確實能提升岡山縣與全球人類接觸的可能性。由此可見,開放性的機構典藏亦不失為行銷圖書館的一個好方法。
然而,要確實瞭解館方所具有的電子資源是否有真正發揮其存在的功效,就要看館藏閱覽記錄的統計報表及自動化系統相關的數據分析結果加以評估電子館藏的使用情形。飛資得資訊有限公司的溫達茂知識長及逢甲大學圖書館的梁康馨副館長分別從「COUNTER Project 的發展面向」及「以台灣地區學術圖書館聯盟為例」探討電子資源/電子書的使用情形。兩者均探討到在觀察自動化系統的統計數據之前,需先確認各執行統計的機構及單位對於記錄資料數據的標準是否已取得一致的共識,並且在觀察數據時需將所有參與機構及單位的特質及類型作一明確的區隔,如此一來,統計數據才能確實反應出各館電子資料的使用情形以便於未來各館能以這些數據為參考,針對各館的館藏發展政策、經濟能力及館舍空間對於本身所具有的電子資源進行一更有效的調整及利用。

最後,千葉大學的土屋俊(Tutiya Syun)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圖資所的吳明德教授以及淡江大學覺生圖書館的黃鴻珠館長則針對「出版社/聯盟/圖書館/使用者與電子資源分享」提出一些看法。三位學者均認為由於電子資源的豐富性及延伸性,圖書館及其構成之聯盟若能聯合建置電子資源,甚至在合法的前提下開放所具有的資料資源,則對於整個圖書館界絕對是有很大的幫助。除了能降低單一或少數圖書館購大量且昂貴的電子資源和硬體設備的費用,尚可提高一般大眾在網路檢索到各館所擁有的資訊資源的機會,促進民眾對圖書館的認識及瞭解,讓圖書館的館藏及資源確實達到「每書有其讀者」的完美境界,這也正是所有圖書館建立的宗旨及目的。
此外,政治大學圖檔所的楊美華教授依其本身對於電子資源的瞭解,擔任此次研討會各場論文發表討論的主持人。楊老師極富見解的提問以及流暢的應答讓人印象深刻。由於楊老師此次來擔任論文發表者及聽眾之間溝通的橋樑,讓我能對此次研討會的論文內容及相關議題有更廣泛及深刻的理解,也深深感覺到自己對於圖書資訊領域尚有許多理論、技術及實務的相關議題需要去接觸及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