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 星期五

20180410總算偶遇到盧梭了 from 邊譜


【晨邊選書】《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盧梭

總算偶遇到盧梭了

文/蔡怡欣(牧風)

謝謝英良大哥的臉書邀稿,讓我總算「偶遇」到盧梭,也因為有deadline的push,硬是把我一直無法啃食的散文好好消化吸收了一番。不過,這都是些什麼啊?!第一句「我就這樣在這世上落得孤單一人,再也沒有兄弟、鄰人、朋友,沒有任何人可以往來。」(第28頁)還說自己是「人類最親善、最深情的一個啊,」(第28頁)講實在的,要不是他是盧梭,我早丟本大罵這是什麼中二男的自我妄想與滿腹牢騷了!再次拿起書,認真看完吳明益老師的推薦序,問題又來了,老師寫得超級好的,我是還可以寫些什麼啊啊啊!!!


於是我深呼吸,開始把這本書放進背包每天帶出門帶回家,等車、坐車、散步腳痠坐下時、等人、等餐、睡前,只要想到就拿出來看一段,把自己放到一個近似盧梭在散步的步調,試著體驗生命走到孤獨寂靜角落的長者如何在日常生活的一呼一吸中"看"到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每一個自己,有如螞蟻爬行一般,詳細記錄時時刻刻的無限遐想。

不過,若是要把此書分到「感受、提問、探索、思考、理解、面對」這幾類中,我會把它放到「探索」而非「思考」。正如<漫步之三>提到:「有時我的遐想會以思慮而告結束,但更多的時候,則是思慮到最後全都變做遐想,我就那樣岔開去,心靈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無邊宇宙裡遊蕩翱翔,那種心醉神迷的感覺,真是超過了世間所有的享受。」(第139頁)不然我會一直想要思考出盧梭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是個真的對世界萬物充滿熱情與好奇的年輕心靈、還是其實就是個挫折忍受力太低所以一直碎碎念的老頭之類的。如果是以「探索」為名,就像我常常會「偶遇」到自己有興趣的許多人事物,這樣一個沒有界線的靈場,就像是「一個冥思者,愈是有一顆敏感的心,就愈是容易投身到與之有感應的境界中去。」(第140頁)這樣一個無邊際的黑洞,無時無刻無止盡地吸取這個有趣的奇妙世界帶給我的快樂悲傷與愛恨情仇,默默地,直到,世界結束了。

然而,沒有界線是我自己說的,在現實社會中連走路都要靠邊站,更別說一舉一動要符合所謂的"社會規範",那種被束縛的感覺,是我生存在人類社會中一定要持續面對的超強境界,「逆境強迫我們轉回頭來認清自己,而也許這正是大部分人覺得逆境無可忍受的原因。」(第162頁)不過「逆境無疑是位好老師,但這位老師收取的學費著實太高了。我們從中得到的通常不及我們為此所出的。況且我們尚未從這姍姍來遲的教訓裡學到些什麼時,運用的機會就早已錯過。」(第54頁)

在一遍又一遍反覆咀嚼盧梭的喃喃自語後,我總算真實地感受到他的深情與親善,也讓我能更快"看"到那個不錯的自己就給他拍拍手、看到這個快溺水的自己就趕緊拉他一把。深深深呼吸,在一個人孤獨的漫步中,滿滿都是一個個敏感又熱情的心靈互相關懷的暖暖情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